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是非常优质的畜禽植物蛋白饲料原料,其蛋白质含量占43%一46%, 而且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在畜禽日粮中占有很大比例,但是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可在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对豆粕营养物质的利用效果,并且当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超过动物的耐受范围时还会影响到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特别是对幼小动物的影响。
目前全球内出去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都会豆粕中的营养成分有很大的浪费,唯独生物法是3种方法中性价比最高,不单单能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增加豆粕的使用率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豆粕进行发酵,利用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淀粉酶、植酸酶、糖化酶等多种酶类,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 一般筛选具有特殊能力的菌种,如能将淀粉等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的微生物,降解大分子蛋白较强的微生物,以及能够产生特殊风味的微生物。经发酵后抗原性蛋白被水解为氨基酸和肽,低聚糖被水解为单糖,植酸被分解为无机磷酸盐,消除了豆粕的抗营养性,同时产生一些大豆肽、 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如卢照新利用乳酸菌等发酵豆粕,生成的大豆肽能有效清除自由基,还原能力是Vc的85%左右。章世元等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豆粕饲喂29日领断奶仔猪,发现在生产性能方面较对照组增加50.55%,料重比降低19.47%。穆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泌乳母猪中添加发酵豆粕,泌乳母猪的采食量提高了21.33%,并且提高了粪便中有益活菌数,降低了大肠杆菌数。
发酵豆粕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需要对发酵时间、添加的生物菌的种群等等各种指标的进行筛选,来达到最优配比,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对发酵后的豆粕进行大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检测,选择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抗营养因子检测方法就成为了必不可少
目前市面上检测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凝胶电脉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ELISA定量检测,这三种方法的有优劣见下表
凝胶电泳电泳SDS-PAGE | 高效液相/色谱HPLC/HPLC-MS | ELISA | |
检测性质 | 定性 | 定量 | 定量 |
检测时间 | 8h | 3h | 70min |
检测成本 | 低 | 高 | 适中 |
可操作性 | 繁琐 | 繁琐 | 简单 |
重复性 | 差 | 高 | 高 |
特异性 | 差 | 差 | 较好 |
灵敏度 | 低 | 较高 | 高 |
准确性 | 无法区分抗原活性 | 无法区分抗原活性 | 适合活性抗原检测 |
最后更新时间:2023-03-06 17:19:49